登錄 注冊 中國政府網 Englis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 站群導航
2021年2月8日(星期一)10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解讀《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1年2月8日10時召開《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省衛健委副主任秦海濤出席解讀《實施意見》有關情況,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珂、省教育廳副廳長孫長智、省科技廳副廳長趙輝、省人社廳副廳長姬國海一同回答記者提問。中國日報、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等8家媒體10名記者參會。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賈鵬鋒主持了本場發布會。
賈鵬鋒:
各位記者: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人才政策解讀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本輪新出臺的系列人才政策,以“吉林人才政策2.0版本”為核心,配套出臺公共衛生、科技研發等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政策,著力構建具有吉林特色的人才政策體系。今天,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秦海濤先生將向大家詳細解讀《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珂先生、省教育廳副廳長孫長智先生、省科技廳副廳長趙輝女士、省人社廳副廳長姬國海先生,他們將共同回答記者提問,請媒體給予充分關注。下面,首先請秦海濤副主任介紹情況。
秦海濤: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吉林省衛生健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2月1日,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今天,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一、文件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公共衛生體系是疫情防控的預防關口和疫情防控治理的前端環節,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護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強調要針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公共衛生執業人員的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從而穩定公共衛生人才隊伍。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衛生人才發展,在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下,凸顯了公共衛生機構編制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發展不均衡、引才留才難等問題。我省出臺的《實施意見》,立足當前現狀、順應新時期人才發展需要,是多措并舉推進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迫切需求、是全方位落實政策的根本制度保障,對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公共衛生人才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增強全省公共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穩定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文件的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從全面構建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發展體系、完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發展保障措施、建立公共衛生人才引進和流動機制、全面提升公共衛生人才能力素質、創新公共衛生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強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領導六個方面出發,形成19項具體措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發展體系、培養機制、政策保障,以此推進我省公共衛生人才全面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我省疾病防控救治水平,更好地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是全面構建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發展體系。將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列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和“健康吉林”行動考評體系。建立“公共衛生首席專家”制度,打造公共衛生青年骨干專家隊伍,分類建設應急處置隊伍,全面提升快速研判、快速報告、快速檢測、快速救治、快速管控、快速信息發布等應急響應能力。二是完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發展保障措施。重點調整公共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結構,完善基層公共衛生機構公開招聘辦法,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推動落實公共衛生機構崗位管理政策優化職稱晉升制度,分類優化公共衛生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推進公共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構建適應公共衛生人才職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體系。三是建立公共衛生人才引進和流動機制。實施公共衛生高端人才引進計劃,建立“柔性”引進機制。建立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人員流動激勵機制,制定公共衛生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政策,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促進公共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在區域性醫療聯合體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中,將公共衛生機構納入醫療聯合體、醫共體成員單位,促進醫防結合事業發展。四是全面提升公共衛生人才能力素質。對各級政府、聯防聯控機制成員單位領導干部開展公共衛生專題培訓,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能力。強化公共衛生高端人才培養工作,培養一批符合公共衛生實際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和學科帶頭人。鼓勵支持公共衛生科研人才研發創新。五是創新公共衛生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推進公共衛生人才教育體制改革,探索開展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交叉融合教育模式,建立公共衛生人員終身教育制度。建設公共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平臺,為全面提升公共衛生人才能力水平提供堅實保障。六是強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領導。加強意見落實監管評估工作,推動關鍵指標落地見效。營造公共衛生人才發展良好環境,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大力宣傳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形成“尊醫重衛”“人心向衛”的公共衛生人才新格局。
三、主要特點
我省出臺的《實施意見》,重在打好政策“組合拳”,相關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政策的制定走在了全國前列。一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短板弱項,完善全鏈條育才、全視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發展體系。緊緊抓住“育才、引才、留才”這個“牛鼻子”,多措并舉提升公共衛生人才能力素質,建立以能力、業績和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二是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堅持規劃引領原則,創新公共衛生人才發展政策,加強頂層設計,重點加強醫、教、防協同和產、學、研合作發展。優化了全省疾控機構等公共衛生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數量得到顯著提升,優化幅度位于全國前列。三是具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經部門溝通協調,反復推敲論證,確保了文件中各項措施硬、任務實、責任明,而且密切聯系我省實際,指向性和目的性都很明確,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省衛生健康委將根據相關部門職責,按照“五化”要求,推行圖表化、清單化、手冊化、模板化、機制化工作管理模式,確保各項措施全面落實。
《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賈鵬鋒:
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哪位記者要提問請舉手示意。在提問前,請先介紹自己代表的媒體機構。
吉林日報記者:請介紹一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和思路。
王珂:公共衛生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場重大斗爭中,全省各級公共衛生隊伍無私奉獻、忘我拼搏,付出巨大努力、作出巨大貢獻,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疫情防控斗爭也暴露出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短板,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構建適應現代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著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筑起堅實的人才隊伍保障。下一步,我們要以落實《實施意見》為抓手,突出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將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省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建設公共衛生人才發展體系。二是優化結構布局,在大力培養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鼓勵引導力度,切實補齊基層和一線的人才短板。三是突出創新引領,建立公共衛生首席專家制度,加強領軍人才和骨干隊伍建設,推進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四是注重素質提升,著力培養能解決公共衛生領域實際問題的人才。五是加大激勵保障,將公共衛生人才作為“長白山人才工程”等重點人才項目支持對象,落實關心關愛措施,讓廣大公共衛生人才真正感受到全社會的尊重、信賴和支持。
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我省將要建立“公共衛生首席專家制度”,請問主要考慮是什么?將如何建立關鍵技術崗位人才保障機制?
秦海濤:感謝記者朋友提問。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全力遏制各級各類公共衛生機構技術與管理骨干人才流失。實踐證明,近年來部分省(市)試行的公共衛生首席專家制度,有利于保持骨干人才隊伍穩定。
我省將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公共衛生首席專家”崗位,涵蓋衛生應急、流行病學、生物安全、實驗室檢測、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安全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重點領域。首席專家應由長期從事公共衛生特定領域研究或一線實踐的資深專業人才擔任,其基本職責是參與擬定各級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規劃與相關政策,組織開展健康風險因素調查和關鍵技術攻關,主持解決有關監測、預警、報告、救治的復雜難題,協助政府部門應對平息各類公共衛生風險事件。其任職資格和薪酬水平可參照醫院、高校、科研院所等有關特聘人才崗位的標準制定。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組織、人社、科技等部門共同研究“公共衛生首席專家”人事管理、薪酬、科研等具體政策,激勵干事創業熱情,確保專家隊伍穩定。
彩練新聞記者:我注意到《意見》對完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發展保障可謂是多管齊下,其中專門強調“分類優化公共衛生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拓寬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空間”。請介紹一下優化結構比例促進公共衛生隊伍發展的具體措施和影響。
姬國海: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省人社廳一直高度重視人才工作,2020年底,我們著眼于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支撐作用,全面科學優化了全省各級公共衛生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主要是突出疾控水平和基層服務兩個導向,通過科學提升高級崗位比重,創造出更多高級專業技術“職數”支持人才聘任。同時,創新構建了動態崗位調整機制。對科研能力強、承擔重要任務的公共衛生事業單位,整體上浮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對科研水平高的優秀團隊,增設高級專業技術臨時崗位周轉使用;對我省“人才18條”中D類及以上部分優秀人才單列管理,不受單位“職數”限制。
通過一系列崗位結構比例調整的“組合拳”,各級公共衛生事業單位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數量得到顯著提升,為公共衛生人才拓寬了職業發展空間,有效調動工作積極性。經測算,全省公共衛生單位共增加高級專業技術崗位540多個,增幅達30%以上。此外,崗位動態調節機制從單位、團隊、個人等多個維度有針對性地打破了“職數”對高水平人才隊伍的束縛,對公共衛生單位培養、留住高水平高技能人才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會同省衛健委抓好落實,確保好的制度落地生效,切實助力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日報記者:圍繞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省科技廳近年來做了哪些工作?實施意見出臺后,貴廳還會采取哪些舉措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要求?
趙輝:省科技廳一直高度重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笆濉逼陂g,通過省科技發展計劃大力支持和培育公共衛生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一是設立了科技人才專項,支持我省公共衛生領域科研人才開展科技創新。二是設立主題引導和科研攻關項目,對醫學領域科研專家進行支持;三是支持省內醫療機構專家團隊依托各自特色與優勢,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公共衛生科研平臺。目前,已建有院士工作站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3個、省級科技創新中心51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個,為提升我省公共衛生人才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有效載體。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認真抓好《實施意見》的落實,通過省科技發展計劃,繼續加大公共衛生領域科技投入,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我省公共衛生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做好人才和技術儲備。一是統籌推進主題項目實施和領軍人才培育,引導和帶動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開展科學研究,大力培育醫療健康領域領軍人才科技創新團隊。二是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以解決公共衛生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為導向,突出頂層設計與謀劃,加強應用基礎研究與臨床診療關鍵技術研發,統籌全省優勢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力量,著手啟動實施吉林省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專項,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推進產學研醫用協同創新。三是以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培養為重點,不斷強化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撐能力,持續提升醫療健康領域技術創新水平。四是鼓勵支持我省公共衛生人才團隊建設吉林省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加強與國外優秀科研團隊及國際知名學者的交流與合作。
長春廣播電視臺記者:隨著文件的出臺,在公共衛生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激勵方面有哪些措施?
姬國海:有三項措施:
一是職稱評審“開小灶”?!秾嵤┮庖姟愤M一步明確公共衛生專技人員在申報職稱時,可單獨申報、單設指標、單獨分組,讓公共衛生領域人才能夠集中單獨參與職稱評審并享受單設的通過比例,不再與其他專業混在一起“吃大鍋飯”,讓公共衛生專技人才職稱評審更科學、更公平。
二是選人用人“自承包”。為了加大公共衛生醫療機構的選人用人自主權,2019年首次在公共衛生領域開展職稱“評聘結合”改革試點,授權省疾控中心等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自定標準、自主選人,進一步激發用人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優秀激勵“帶括號”。為表彰激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抗疫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2020年我省已分批次對援鄂醫務人員進行激勵政策認定,并在年度職稱評審中,對參加過防疫抗疫的衛生專技人員予以傾斜,對貢獻突出的,按照我省高層次人才標準享受職稱認定“綠色通道”。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這次在《實施意見》中進一步明確相關職稱激勵措施,為今后激勵在防疫抗疫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技人員提供了政策保障。
吉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省內高校將如何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孫長智:公共衛生學科專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隨著國家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加大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高等學校加大公共衛生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一是加強公共衛生學科專業建設。目前我省有5所高校設有預防醫學專業,3所高校有公共衛生碩士學位授權點,1所高校有博士學位授權點。我們將在學科布點、專業設置、學術平臺建設、招生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和發展傳染病、流行病、應急公共衛生管理等薄弱學科,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增設預防醫學相關專業,適度擴大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碩士授權點。
二是加快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提高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比例,大力培養解決現場問題的應用型人才。支持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實施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聚焦公共衛生專業學位(MPH)人才培養,設立“醫學+MPH”雙學位項目,以實踐為導向,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示范引領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
三是優化公共衛生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生物醫學教學內容,使學生對具有較大公共衛生意義的疾病特別是急性傳染病、人畜共患病等有臨床識別和基本處置能力。擴展公共衛生相關知識領域,增強環境、工程、社會等學科領域的知識素養。加強公共衛生管理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公共衛生政策、管理基本架構和運行模式,具有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能力。將全球公共衛生納入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全球公共衛生視野和該背景下開展工作的能力和素質。加強職業精神培養,使學生以促進人類健康為己任,熱愛、專注、執著、奉獻于公共衛生事業。
四是加強公共衛生實踐教學。推進醫教研合作,認證掛牌一批高水平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實踐教學基地。形成長期穩定、緊密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在實踐教學基地評聘一批高水平的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作為專業教師,同時引導教師重視研究并解決重大公共衛生現實問題。
中國吉林網記者:下一步在打造專業過硬的青年骨干專家隊伍,不斷提升區域整體專業能力和水平方面將采取什么具體措施?
秦海濤:感謝記者朋友提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證明,我國公共衛生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量和質均明顯不足,尤其在我省呈現出公共衛生人才專業隊伍高齡化現象較為嚴重,存在專業人員不足、結構不合理、專業發展不平衡、公共衛生網底還不夠堅實等短板問題。
為了做好公共衛生青年人才儲備,打造專業過硬、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專家隊伍。一是建立公共衛生青年骨干專家庫。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中,遴選具有較強的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和學術研究水平的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擇優列為公共衛生青年骨干專家,通過強化培養、科研立項、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形式,提升青年骨干人才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帶動區域內公共衛生人才隊伍整體水平提升。二是建立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人員流動激勵機制。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要定期選派優秀人員掛職,加強醫、防協同發展,建立復合型骨干人才隊伍。三是開展公共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平臺建設,整合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點醫療機構、醫學院校的優勢學科和實踐資源,為全面提升全省公共衛生人才能力水平提供堅實保障。
賈鵬鋒: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